洈水法庭:走出法庭、走到现场、走近群众身边
天赐洈水,钟灵毓秀。洈水是湖北省旅游风景名胜区,是松滋的一张名片,洈水法庭便坐落于这片群山秀水之间。近年来,洈水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提供司法便民服务的方式融入诉源治理工作大格局,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服务宗旨,走出法庭来到群众身边,在诉讼源头现场化解矛盾,在便民利民中将诉源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巡回审理,解开家庭纠纷这个结
年过八旬的郑老太最近有点烦,六个子女因为她的养老问题再次爆发了争吵。
“当初分家的时候都不通知我,现在要养老了就想起我这个大儿子,偏心也不是这个偏法。”
“我是出嫁的姑娘,在农村养老都是儿子们的事情,这事不要找我。”
“都是一个妈生的,凭什么就我一个养,你们要是不出钱出力,我就把妈抬到镇政府去,由政府来养”
……
郑老太的三子三女因为她的养老问题积怨已久,长久的矛盾在这次争吵中彻底爆发,在当地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洈水法庭在接到郑老太的援助律师递交的关于赡养问题的诉状后,第一时间与当事双方联系、了解情况,并与郑老太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她的真实想法。郑老太表示为人父母,还是希望子女和睦,此次诉讼并不是想真的和子女打官司,而是希望能够请政府出面化解子女间的矛盾。在了解郑老太的真实心愿后,承办法官决定将开庭现场搬到郑老太的家门口,邀请村干部、村民一起参与这次巡回审理,现场解决这些问题。
巡回审理当天,郑老太的六子女全部到场,在法官和村干部的劝解下,六位子女回想起母亲的养育之恩,最终放下心结,决定共同赡养老人,并现场达成协议。
几个月后,承办法官继续跟踪回访,进一步了解此案的履行情况,得知六子女均按照协议按时支付赡养费、定期探望,郑老太得以安享晚年。
送法上门,浇灭履行困难这团火
“刘法官,赔偿款已经给付到位了,若不是你们上门帮忙,问题还真不一定解决得这么快。”当事人程老板给洈水法庭打来了电话,告知调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
“你们到底是邻居,问题既然解决了,以后不要再产生矛盾。”法官规劝道。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前几个月程老板因为生产需要,计划砍伐一批树木,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就雇佣同村的符师傅砍伐树木,谁知符师傅不慎被倒落的树木砸成重伤。虽然程老板第一时间将其送医,但符师傅至今仍未完全康复,生活不能自理。期间程老板与符师傅就赔偿问题多次沟通,但因赔偿金额无法统一,矛盾不断激化,后经基层干部多方劝解,双方才勉强达成一致意见,拟定了一份调解协议。由于之前的纠纷,双方之间的信任度降到冰点,程老板要求对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可是,符师傅因为身体原因瘫痪在床,无法到庭办理司法确认手续,洈水法庭在接到这一特殊的司法确认申请后,本着“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特事特办,主动联系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共同将司法确认“送上门”。
司法确认当天,天空下起了大雨,“送法上门”工作小组冒雨来到符师傅家中。在正式办理司法确认手续前,承办法官为确保双方的真实意愿正确表达,协议内容合法有效,向双方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后,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审核修正,确保双方权益得到最大限度保障。
最后,法庭工作人员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现场为当事双方办理了司法确认手续,为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的纠纷画上了句号。
联动调解,守护十八岁的“天空”
十八岁的青春懵懂而躁动,小小的刺激加上小小的冲动很容易就将局面推向难以收拾的境地。陈默(化名)和李想(化名)都是十七八岁的中学生,二人仅因课间的一点口角产生了矛盾,又因为青春的躁动和“男人的面子”最终发展成了斗殴,最终警察介入,导致一方被治安处罚。随后,李想的父亲将陈默起诉至法院,要求追加民事赔偿。洈水法庭接到诉状后,联合姚明华工作室与松滋市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调解了这起校园内因学生斗殴导致的健康权纠纷案。
考虑到此案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避免纠纷久拖不决,影响涉事学生的情绪和学业,调解小组充分发挥“法院+N”工作法,联合校调委及学校工作人员,积极与双方家长沟通协调,经过耐心调解,双方家长认识到继续激化矛盾只会让子女受到更大的影响,最终双方家长在承办法官的耐心疏导下现场达成调解协议,圆满化解纠纷。
调解结束后,承办法官和校调委工作人员以案普法,劝导家长多关心关爱孩子的思想情况,引导孩子做遵纪守法的好青年,一起度过这段青春期的成长岁月。
近年来,洈水法庭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如我在诉”的理念,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现场调解、诉源治理等多种形式一站式化解纠纷,开展个性化便民利民服务,让司法工作更有人情、更有温度,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